大家都知道明朝时期的皇帝们脾气都不太好,嗜杀成性,所以在那个时代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掉脑袋。
皇帝家族都姓"朱",而牲畜中有一种被形容非常蠢笨的动物叫"猪"。这"朱"与"猪"谐音,明朝又不可能将猪彻底灭绝掉,那么他们在称呼和猪相关的东西时要怎么说呢?
(相关资料图)
其实呢,大家可能对"避讳"一词有所误解。
比如一尊佛的佛名或者一处地点的地名里如果有和皇帝名字相同的文字,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将佛名或者地名中的那个重复名字去掉,以显皇帝之大,因为皇帝是真实存在,为民造福的。
所以从历史上来讲,这个"避讳"其实避的是"名讳",而不是姓氏。
举个例子,西游记里讲的是唐朝的故事,故事里有一尊菩萨名曰:观世音菩萨。但是因为菩萨名中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世"字,所以在唐朝时,百姓称呼观世音菩萨为"观音菩萨"。
再说明朝,明朝时有一处地点叫做"开元县",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名字里有"元"字,因避名讳而将"开元县"更名为"开原"。
但是猪和皇帝的姓氏重音,并不犯名讳,所以朱元璋也没有过度在意。
据传,明朝时期一年的春节前,朱元璋经过一家宰猪屠户的门前,看到屠户在家里杀猪准备过年。朱元璋一时兴起,走过去问:"壮汉在干什么?"
屠户一见是万岁爷,马上答到:"小民在杀猪,准备过年食肉。"
说完,突然感觉自己说错话了,忙改道:"小民是说杀豚。"(明朝以前猪的称呼为豚,杜甫曾有"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诗句,说的就是过年杀鸡宰猪留客吃宴的情景)朱元璋哈哈大笑,继续说道:"明明是猪,为何称豚?杀到什么步骤了?"屠户回答:"正待阉割。"
但是以上只是其中一种说法,也有可能是讲朱元璋高兴时的情景。
而另一种说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他们认为皇帝是很忌讳自己的姓名和动物谐音的,所以必须得避开。
否则一到逢年过节,哪个平民百姓来一句:"杀猪喽",其他人还以为你要造反呢。
那么如果是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根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猪有很多种称呼,在汉朝的时候猪就已经用"彘(zhì)"这个字代替了,比如吕后曾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樊哙入账,项羽称其勇士,赏其彘腿吃等等。再加上前文说的"豚",还有"豕"都是对猪的别称。
当然对于大多数明朝的皇帝来说,只不过是谐音,也没有太当回事。
传说只有朱厚照在位时的做法有点夸张,在圣旨中下了《禁猪令》,不许养猪吃猪肉。
不过后来因为他自己吃惯了猪肉,这一禁还真有点儿不习惯,于是把猪的称呼就改回了彘和豚,反正只要不叫猪就好了。
后来这个令正式宣布之后,百姓和地方官员们坚决反对,在折腾了几个月之后最终还是废除了,而朱厚照不知道是因为此事得罪了祖先还是上苍,三十一岁就英年早逝了。